有別於近幾年台灣電影主流市場對於青春愛情、賀歲喜劇氣氛的販賣,這部甫入圍第53屆最佳新導演和獲得許多影評人熱烈討論的電影《白蟻》,
選擇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路線。無論在題材和拍攝手法的選擇可以說如劇本那樣戲劇化又大膽。
根據朱賢哲導演表示,對於男主角的選角一開始設定另有其人,但因為檔期衝突作罷。
而當這部電影的劇本交到吳慷仁手中時,他對導演說,他等這樣劇本的出現等很久了,並且表示他對這部電影出演的興趣與高度意願。
吳慷仁最後的表現確實也讓所有螢幕前的觀眾眼睛為之一亮!
電影一開始,便很直接的透過男主角白以德(吳慷仁飾)赤裸的肉體慾望,和他身上暗紅色的胸罩衝擊觀眾的感官與道德觀。
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偷竊別人內衣褲的行為,無論是誰見到都認為這是種病態甚至是可恥骯髒的表現。
於是,當白以德偷竊別人內衣的舉動被湯君紅(鍾瑤飾)和她的閨蜜不經意看到時,他們感到噁心與憤怒,而當下湯君紅選擇的第一個舉動是,
「偷拍」。
後來可以看到,湯君紅面對眼前的罪惡並沒有打算將事情交給警方處理,
而是決定用一系列的「報復」手段,試圖去用「正義」又沒什麼大不了的方式,去懲罰「犯罪」。
偷拍犯罪是不是一種正義?私自秘密跟蹤並記下他家的地址呢?或是以匿名的方式對他做精神折磨?
電影並沒有告訴我們答案,只是透過「犯罪者」與「目擊者」這兩個角色,讓我們旁觀者去思考所謂的「私刑正義」,甚至是科技網路帶來的道德問題。
而有趣的是,電影後來讓我們看到白以德在自己的社群空間上發表:
「病態被更病態的人偷拍。」
某程度上已將這個議題在劇中升溫。
發現自己被偷拍的白以德,第一件事就是關掉家中的燈,把所有偷來的內衣褲藏起來後,躲在黑暗的角落不停的發抖。
身為一個犯罪者,為何他現在的表現看起來是那麼的膽小,害怕的就像是個被害者一樣?
而湯君紅寄出一次之後並不打算收手,白以德仍三天兩頭的收到那些偷拍光碟。
看著光碟內自己偷別人內衣褲的樣子,白以德表現出來的不只是被偷拍的憤怒,而是極度的懊惱與恐慌,因為那隱藏壓抑許久的黑暗秘密,竟然就這樣被一個完全不知道身份的陌生人發現和威脅,那感覺就像四周裝滿了看不見的針孔在窺伺自己,就連自己關上房門才知道的事情也被攤在陽光底下。
後來,白以德決定透過影片中拍攝者的角度,去找那個拍他的人住哪裡。他見到了湯君紅的閨蜜,但他不知道那個女生的朋友便是影片的拍攝者
(我記得這一幕白以德向那個女生問到那間租屋的事。根據朱導表示,這一幕原本並沒有對白,兩人原本只是交錯而過,但沒想到吳慷仁突然回頭對那個女生丟出來這段疑問,竟然讓這兩個初次的連結看起來那麼的自然,而飾演湯君紅閨蜜的女生其實是第一次演電影,竟然也能馬上應對。對於兩人脫稿又自然的演出令導演也覺得不可思議。)
一時沒辦法得知真相的他,坐在被他偷內衣褲的家附近想要等待拍攝者的出現,想不到他等到的是那些他偷竊的內衣褲的主人-
一個身障人士推著輪椅出來。
回家後白以德崩潰的拿剪刀剪自己的頭髮,不斷的顫抖哭泣。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但到電影後面的時候才知道,
白以德曾告訴醫生,他的頭髮住著一個鬼,告訴他在說謊。白以德因為白天發現了自己偷內衣褲的主人竟然是個比自己還弱勢的身障人士,於是內心的愧疚感加重。也許回家後他告訴自己,自己沒有病,而剪頭髮,是想剪去那魔鬼的煽動。
身心深受煎熬的他想到了最後的方法-就是把光碟戴在身上找拍攝者。後來因為誤會,他搶走了湯君紅鄰居手上的資料袋以為裡面藏的就是他的光碟,
當然,這個舉動在湯君紅鄰居眼中既莫名其妙又無理,他罵白以德:「你有病喔!」此話一出,白以德終於又爆發。他的身體倒在地板上扭曲又顫抖得嘶吼著:「你們才有病!你們才有病!我沒有病!」
這段呼應了他剪頭髮那崩潰又脆弱的樣子-不停的顫抖與扭動著脖子。從這些歇斯底里的動作,吳慷仁精湛的功力表露無遺。
白以德在片中沈默寡言,個性孤僻。
這部電影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白以德出車禍前對店員和顧客說的那句話。
「為什麼你們什麼事都可以重來?」
看似簡短的問句,道盡了不僅是他,還有在社會上處於弱勢者或是和他有一樣問題的人的心酸。
朱導說,他有個同性戀的朋友,到現在仍會對於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感到十分愧疚。
如果有個作文題目叫做「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希望......」你們會怎麼寫?我想這也是導演給我們的一個開放性思考。但從電影的角度來看,白以德對自己的戀物癖、白以德媽媽-藍姐對兒子的愧疚和湯君紅為白以德的死的悔恨,如果能重來,那他們又會希望是怎麼樣的結果?
後面于台煙的出現和鍾瑤的演出不斷堆疊觀影的情緒,尤其是鍾瑤痛哭的那一幕更是將電影帶到最高潮。
由於電影仍未上映,接下來更多電影的劇情我希望大家自己進去電影院感受這部《白蟻》的震撼,畢竟電影帶有許多主觀。
為了怕這篇誤導各位對這部電影的方向,等待大家親身看完之後再補充也不遲(笑)。
而關於《白蟻》有趣的幾件事和大家分享。
1.電影片名叫《白蟻》,眼尖的觀眾會發現它和白以德有些諧音之妙。
有個機會問到朱賢哲導演,他笑著說其實一開始他原本想過要叫做《護身符》之類的(護身符的由來可親自去電影院了解),但被太多人打槍所以作罷。
片名會叫白蟻除了是因為導演想跟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致敬外(『藍』姐、『白』以德、湯君『紅』),因為白蟻生存在陰暗潮濕的地底,啃食著腐敗的東西,其實也象徵著白以德跟他慾望的表現。
2.如果大家有去電影院看其實可以注意電影中常出現的動物並沒有刻意被拿掉。這其實是導演對於他自己創作的看法,他想拍出世界真實又自然的模樣,
我想這可能也跟朱導之前常拍紀錄片有關吧!而裡面出現的鸚鵡叼著自己的羽毛其實是導演他們放在鸚鵡背後,鸚鵡因為會癢才啄下來的。
3.說到這部電影處理劇情的方式。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非常跳耀,尤其劇情在劇中出現的高潮,很多人甚至懷疑劇本一開始並不是這樣寫的,但根據導演的說法是,劇本本來就是如此,電影更該是如此。朱導說自己敘事的方式偏向於詩的形式。而對於拍攝手法評價兩極化的看法,導演笑著說這件事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人向他說過了,但他認為如果這樣的處理能帶來不一樣的看法其實也不錯。最後,與其大賣,導演更希望《白蟻》下片後能夠繼續發揮其影響力,讓電影不只是個人們娛樂的方式,而更能透過不同的議題繼續被討論著,這其實也算是個環保的電影吧!(笑)